长三角区域现代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
[ 时间:2012-12-12 08:56 点击: ]
虽然目前长三角区域物流产业已初具规模,地位明显上升,对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可观的贡献,但总体上看,该区域物流产业还处于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的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的现代物流发展水平、国际物流业发展趋势及我国经济转型期的需求相比,差距甚远,区域现代物流发展还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划和联动发展的机制。行政堡垒是长三角物流产业联动发展中最大的.‘顽症”,最直接的表现是:在体制上,条块分割、各自为政。我国实行的是按照不同运输方式划分的分部门管理体制,同时,从中央到地方也有相应的管理部门和层次,使得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权力和责任存在交叉和重复,而各部门、各地区各管一块,实行的是一种分段式的管理模式。物流服务体系建设落后,物流技术领域缺乏具有宏观指导能力和促进技术交流的权威机构;在组织机制上,目前整个长三角地区尚未形成统一、协调的区域物流发展政策法规,受部门、地方利益牵制,现行政策法规数量虽多。但相互矛盾且难以协调一致。多头管理的物流政策依然占主导地位,权力和责任交叉重叠,缺乏统一的产业规划等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整个区域缺乏在土地资源、交通设施、市场容量、物流企业规模、市场信息、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互补性合作规划,缺乏必要的合作机制和政策,物流发展的良性政策环境缺失,严重影响了城市之间合理的物流产业定位和空间布局。不利于区域物流产业各城市之间物流产业的分工、协作和联动;在物流市场机制上,物流市场化程度低,政府和物流企业在物流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明晰,物流市场竞争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物流市场上存在不公平竞争、地方保护、政府过度干预等问题。
第二,区城物流业整体水平不高,滞后于区域的经济发展。虽然物流产业占经济总量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在逐年提高,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总体上区域现代物流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物流产业仍滞后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产业总体规模还比较小,行业总体竞争力不够已经成为区域现代物流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根据国际研究机构的估计,美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约相当于全社会物流成本支出的25%,欧洲为30%,亚洲的总体水平低于5%,而中国仅在2%左右。①长三角区域现有的物流服务模式基本上以自营、传统物流为主,第三方物流模式的比重较小,物流水平、规模均不能达到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第四方物流服务模式尚处于理论研究和探讨阶段。中国物储运协会对200多家物流服务企业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能提供的综合性全程物流服务还不足总体需求的5%,长三角地区部分企业已从传统物流向第三方物流方向发展,但所占的比例却不高。
第三,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建设缺乏在区域层面的合理规划,制约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规划,重点在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的新建规划,而对区域物流需求分析、功能定位、规模研究、物流设施的整合以及物流设施之间的互动、协调发展问题等缺乏慎重的考虑和权衡。②随着加工型经济增长模式越来越受到挑战,发展第三产业成为区域内调整经济增长模式的重要选择,而发展现代物流业已成为各地政府的发展重点。如长三角地区诸多城市纷纷宣布将建设长三角区域物流中心作为发展方向,争当“区域物流中心”,从沪宁杭“一线城市”,到嘉兴、湖州、扬州、南通等“二线城市”,甚至到宜兴等.‘三线城市”.都在着手建设自己的“建设区域物流枢纽”,但是事实上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园区并未出现.
来源:上海强生搬场运输有限公司
上一篇:我国现代区域物流发展的政策导向
下一篇:构筑区域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