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长三角未来区域现代物流的发展模式

[ 时间:2012-12-20 18:18 点击: ]

    长期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在产业选择方面,大多偏重于高科技、生产、制造、对外贸易、商业流通类型的产业,进人21世纪以后,区域经济发展中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现代物流已经广泛地容纳于各个区域发展战略之中。然而,如何抉择区域经济范畴中的物流产业和物流活动,已成为目前各个地区区域经济发展非常关注的问题。为此,在对区域物流发展模式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区域物流的一些特征.从宏观上把握区域物流发展的规律,结合本地区的物流实际需求和发展的潜力,构架区域物流发展模式。一般而言,区域物流的特征主要包括:
    (1)很强的目的性。物流主体要素具有行为的主动性和活动的目的性。物流活动主体和客体的根本区别在于主体的物流活动是主动的,而客体的物流活动是被动的。行为的主动性和活动的目的性既是主体内部自我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为满足物流客体对主体提出的要求。
    (2)独特的区域性。区域物流是以区域为范围,为本区域服务并向外部区域辐射。强调区域在物流方面的作用,但它不同于城市物流。其商贸物流是城市物流的主要物品类型,而商贸物流与其他物流在运输批量、准时化及季节性变化等方面,都有其特殊的规律。
    (3)凸显的中心性。区域的地理位置及区域中心城市对区域物流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地理位置既是区域经济的基础,也是区域物流的基础。地理位置显要的港口城市在物流活动中承担着极其重要的物流集散地(物流节点)的物流功能,客观具有区域物流中心的地位。中心城市本身拥有良好的物流基础设施,使整个国家的交通枢纽成为物流活动的关键节点(物流的中心),对该区域的产业发展有着主导作用,是区域物流业发展的中心。
    (4)距离经济性。运输的距离经济性对区域物流的划分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巨富潜力、有序竞争的物流市场环境下,不论在哪一个区域,区域内的物流企业必然是区域物流组织的主体。从物流企业运作的角度看,这就使得物流企业运作的范围有一个距离的限制,即如何在最佳的距离范围内实施有效的物流运作,使得物流企业既能向客户提供优质、满意的全程物流服务,又尽可能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5)相对的独立性。物流主体要素中的运输、仓储等活动各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但是这种独立性又是相对的。在具有多层次结构的物流系统中,相对独立的物流主体要素是处于基础层次上的细胞,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主体要素间密切配合的协调是实现物流活动目标的前提。
    (6)一定的适应性。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规模密切关联。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区域物流的基础,而物流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不同区域经济的水平、规模和产业形态,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区域物流服务保障,这样才能使得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
 

来源:上海强生搬场运输有限公司

上一篇:我国现代区域现代物流模式的抉择

下一篇:我国区域物流发展模式特征分析